有一位好朋友留了一個私人回應給我,我覺得很值得分享,真是一語到 point,我想大家也想一下。
好朋友的回應
致龍師傅:
近日我遇到一些事.令我的思路有所煩惱。請問師傅,你是怎樣睇自我,固執,原則,信念或自信等的詞語呢?
前兩個詞語是負面,後三個詞語是正面的意思。
我認為這些詞語的意思相差一線之間,例如我決定去嘗試一做些新的事物,同學給的意見是''算吧''和''做不到的''。而我聽完這些意見,仍然決定去做。
這是自我,還是自信呢?
又例如,我跟朋友說自己在35歲時會賺到500萬美金。這是口氣大,還是信念呢?
謝謝。
龍師傅的回應
說得真好!這的確是一個值的深思的問題。
如你問我看法,我覺得和高人理論類似。我們要做叻人,不要做高人,所以自己的原則,想法一定要幫助自己去成就某些事情,或懷有某種道德觀念。
例如廿年不斷有機會升職,自己都不去升,是因為每次有空缺的時候,上司沒有叫自己去 apply,而自己不入紙去人事部,這就是固執。
而自我,就是自己做了一些事情,自己以為很好,但身邊沒有人欣賞,又或者懷有某種特殊性格,自己覺得對,而不為別人所認同,這就是自我,比較負面。
就以我的 blog 為例,我每天出一篇 blog,沒有人看,沒有人認同,沒有人欣賞,還自己覺得很好,就是固執;可幸的是,每天都有很多人支持我,所以我知道,我在寫 blog 的這件事情上,並不固執。
原則,就是自己 set 了一些 rules,自己要遵守,而自己認為好,也一直持之以恆,結果別人欣賞或尊重,就是有原則。
例如我開講座,每次講座之前預備必做到一百分,有些事情旁人覺得不需要這樣做,而我卻堅持要做,出來效果得人接受或認同,這些就是理念。
每個人心中一定會有理念,但一念之差,可能會變成硬頸,固執,這點大家要留意。
35 歲時要賺五百萬美元,這只是一句說話,在我來說並不代表甚麼,不能說是固執,這個嚴格來說也是一個理念,但未必可以實現。
如果是這樣想,這個理念就有機會實現:
我每個月儲五萬元買股票,每年股息 4%,我現時二十歲,十五年下來我就會有四千萬;這些就是 SMART objective。實行起來會具體及容易執行得多。
不過大前題是每個月要儲五萬元,如何賺到呢?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。
做人想事一定要想得具體,而且可行,我想這位好朋友現時,必是要 set 35 歲前要賺到 500 萬美元,可以 set 近一點的 objective,例如 "我五年後要買樓"這些可以量度的東西,又或者 "我五年之後要在這間公司做到主管職位"。
不用想得太過空泛及太長遠,因為這些都未必能夠成為事實,反而以現時自己手拿得到的東西再去做一個 base 去 set,效果會好得多。
例如我現在要 set 這個 objective: "所有網上算命的結果,我要三個月之內給客人" 會比較容易。
"我每天要寫一篇 blog" 會比較容易。
"我每天無論如何都要回覆所有回應及電郵" 會容易。
這些都是我近期可以做到的,具體及可實行的,這樣就會比較容易實行。
多留意所發生的事情,如果固執一輪,到後來可以實現,就不妨固執;如果固執過後,效果得不到,就不要做。
我常說,過程往往不能反映結果,最重要是結果,過程被反對不重要,最重要是得以實現就可以了;但記著,一定要實現,否則就是固執。